教育学院组织学生赴西南民族大学聆听林峤先生讲座
6月9日下午1时,教育学院2020级书法学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前往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聆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七届兰亭奖获奖作者林峤先生的《从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备稿说起》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林峤先生分享了自己第七届兰亭奖获奖作品创作的心路历程,他表示:此次“成功”实属意外,但是背后的准备也功不可没。接着,林峤先生围绕着兰亭奖的备稿过程,提出了书法学习和创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林峤先生通过展示自身获奖作品创作前后历程,提出作品的幅式编排与设计需多加打磨和推敲,例如一幅作品的字形、样式、落款、用章等,都需要多次设计草稿,不断推敲,精益求精。另外,林峤先生引用清代蒋骥《传神秘要》中的“气色”一词,提出书法创作也应当注重气色。气色者,神气情趣,墨色纷采,不在一点一画,而在整体的蔚然可观。书法作品既要有通幅笔法形态上下前后的贯气,还须有墨法枯润随机的自然变化。
林峤先生把书法艺术创作比作长亭短亭送别,友人就此别过,可能会留下一些遗憾和惦记,但最后都会翻篇成为过去;只有储学觉悟,再次投入更多的努力,才会有更好的作品。他强调临摹或创作书法作品都必须尽心追求,不懈努力,艺无止境,长亭更短亭。
林峤先生还提到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艰苦的艺术学习是成就一个艺术家的土壤,一个书法家应该涉猎文学、绘画、篆刻等门类,并且楷、行、隶、篆、草皆要学习,并提出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将会是对一个书法家综合实力的考量。
讲座末尾提问环节,教育学院书法学专业曹孜、陶辰、查纬等学生就书法创作的留白、肥瘦疏密以及怎样出于古人而超脱古人等问题与林峤老师交流,林峤老师一一解答并表示,书法创作需打好基础、注重细节、积极对比、备足功课、做好积累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片言之赐,皆我师也,通过本次讲座,教育学院书法学专业学生获益良多并表示会把讲座中所得感悟融入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教育学院 供稿)